1935年5月16日
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
《義勇軍進行曲》發(fā)表
慷慨激昂的旋律令人熱血沸騰
鏗鏘有力的吶喊迅速傳遍大江南北
今天,回溯國歌的誕生
祝福祖國越來越好
用音樂為大眾吶喊
揭秘田漢、聶耳的創(chuàng)作故事
1931年,33歲的田漢和19歲的聶耳
在明月歌劇社相識
田漢的孫子歐陽維回憶道
“我爺爺非常高興,
他說這個人可是今后左翼文化運動
一個難得的人才。”
在田漢看來
戲劇雖然很多人看
但是傳播力
遠不如隨時隨地都能唱的歌曲
他鼓勵聶耳以音樂為武器
踐行自己的理想
聶耳侄外孫青山說
“用音樂去改變社會,
這個種子應該是田漢先生
給我外公種下的。”
1932年,日本發(fā)動“一·二八事變”
日軍轟炸閘北時
飛機經過了明月歌劇社樓頂
當時聶耳站在歌劇社的露臺上
一抬頭就能看見駕駛室里
飛行員猙獰的面孔
這讓聶耳更加堅定了
用音樂喚醒大眾的決心
1933年6月3日
聶耳在日記開篇
提出了一個非常震撼的問題
“什么是中國的新興音樂?”
隨后他又很快作出回答
“它是代替著大眾在吶喊。”
后來,經田漢介紹
聶耳加入黨的音樂小組
遇到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這樣的氛圍下
田漢和聶耳在創(chuàng)作上一發(fā)不可收
陸續(xù)發(fā)表了
《開礦歌》《畢業(yè)歌》《前進歌》等
其中,兩人為新歌劇《揚子江暴風雨》
創(chuàng)作的《前進歌》
成為《義勇軍進行曲》的藍本
田漢揮筆、聶耳作曲
用全部熱血譜寫中華強音
1934年底,田漢接手創(chuàng)作了
以抗日救亡為主題的
電影劇本《風云兒女》
并在劇本原稿最后一頁寫下了
《義勇軍進行曲》的初版歌詞
不久,田漢被捕
得知此事的聶耳主動提出
為《風云兒女》的主題歌作曲
聶耳拿到歌詞后
很大一部分的作曲工作
是在《義勇軍進行曲》初版錄音師
司徒慧敏的家中進行的
在司徒慧敏家作曲的時候
聶耳總是一邊打拍子一邊唱歌
吃飯時靈感來了
他會拿著筷子接著唱
司徒慧敏的女兒司徒恩湄回憶道
“有的時候‘砰’打到碗上,
恨不得把飯碗給摔在那兒。”
全身心投入創(chuàng)作出的旋律
也讓司徒恩湄的奶奶感同身受
雖然不識字
但老人家每次都會坐到聶耳旁邊
聶耳唱,她也跟著唱
甚至還激動地說
“是啊,我也是個不愿意做奴隸的人?。?rdquo;
《義勇軍進行曲》于1935年完成終稿
作為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曲
迅速傳遍大江南北
極大地振奮了當時中國人的精神
環(huán)境艱苦、時間緊迫
沒有合唱團……
初版《義勇軍進行曲》的錄制
是如何完成的?
來源:共產黨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