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關于調查研究的著作。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對調查研究較之于以往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要求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fā)、從實際出發(fā)而非從本本出發(f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端正了對中國實際問題的認識。
解決黨的思想路線的必然選擇
1937年10月,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剛剛建立,毛澤東同志就重提調查研究,準備將部分調查材料匯編出版《農(nóng)村調查》一書,并寫下了序言。但因各種原因,《農(nóng)村調查》一書出版事宜被暫時擱置。1938年3月,毛澤東同志在對抗大第三期第三大隊講話中再提調查研究,指出調查應當是客觀的、全面的、歷史的、聯(lián)系的、本質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肯定了遵義會議以來政治路線的正確,進一步鞏固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nèi)的領導地位。這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左”、右傾錯誤,但在黨內(nèi)遺留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依然有一定市場。
面對這一狀況,1939年10月,毛澤東同志為解放社即將出版的《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淪陷區(qū)》一書撰寫的序言中指出:在淪陷區(qū)中敵人干了些什么并將要怎樣干這個問題方面,抗戰(zhàn)干部中沒有研究或沒有系統(tǒng)研究的,乃是十人而九。序言最后指出:“要解決問題就須要研究,須要從材料中引出結論,這是另外一種工作”。
在延安整風發(fā)動之前,毛澤東同志的一項重要決定就是重新啟動擱置三年多的《農(nóng)村調查》的出版工作。1941年3月17日,他為《農(nóng)村調查》一書寫下了第二篇序言。在序言中,毛澤東同志寫道:“出版這個參考材料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一個如何了解下層情況的方法,而不是要同志們?nèi)ビ浤切┚唧w材料及其結論。”他要求,“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可見,調查研究是反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的基石,是延安整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轉變黨的作風的基礎一環(huán)。
調查研究精神“已經(jīng)逐漸培養(yǎng)起來”
1941年5月,延安整風運動準備階段,黨中央立即從確立制度著手,將成熟的調查研究理論和實踐在全黨推開。7月7日,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設立調查研究局的通知》,指出中央已設立調查研究局。8月1日,黨中央發(fā)布了《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和《關于實施調查研究的決定》。提出“兩種鼓勵”“兩種批評”和“兩種反對”,即“鼓勵那些了解客觀情況較多較好的同志,批評那些尚空談不實際的同志;鼓勵那些既了解情況又注意政策的同志,批評那些既不了解情況又不注意政策的同志”。
為了推進中共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我們黨做了大量工作。8月26日,毛澤東同志看了高克林寫的關于運鹽的調研報告《魯忠才長征記》后,特地加了按語并推薦給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9月16日,《解放日報》刊登了胡喬木的《為什么要向主觀主義宣布堅決無情的戰(zhàn)爭》一文,認為中共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乃是全民族的思想革命的動員令,乃是中國的唯物主義向唯心主義宣告決戰(zhàn)的紀念碑”。
到1942年延安整風正式開始前,調查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得到有效推廣,在思想領域內(nèi),實事求是的科學調查研究精神,已經(jīng)逐漸培養(yǎng)起來。這是一個有歷史意義的轉變。
“普遍深入到生活中去”
為使調查研究“普遍深入到生活中去”,1942年3月3日,中共中央書記處發(fā)出《關于檢查調查研究決定執(zhí)行程度的通知》。通知開宗明義地指出“調查研究決定是反主觀主義的重要指示”,并對各地執(zhí)行程度進行了全面檢查。
調查研究成為延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使整風學習更深入,整風中實行了學習測驗制度。9月,安塞縣學委會舉行學風文件學習測驗,題目中有:整風學習中,你感到自己的工作部門哪些地方存在主觀主義毛???哪些地方調查研究不夠,你計劃怎樣改進?這樣的考試在當時比比皆是,即將調查研究與黨性、學風、作風相聯(lián)系,從而讓黨員干部在思想和實踐中有所改變。
把調查研究推向深入,黨的領導推動和示范依然是一個強有力的因素。針對1940年到1941年陜甘寧邊區(qū)出現(xiàn)的空前財政經(jīng)濟危機,毛澤東同志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了敵后抗日根據(jù)地經(jīng)濟建設的指導性文章《經(jīng)濟問題與財政問題》,并在西北局高干會上普遍宣傳。1944年7月28日,他致電李先念等人,請各地就黨外人士工作、減租、雙擁、軍隊建設、人民負擔等十項重大問題進行扼要答復,其目的是“以便中央在今秋能對其中幾項工作作恰當?shù)闹甘?rdquo;。1944年7月,毛澤東同志在同英國記者斯坦因的談話中強調:“但這種方法卻使我們能同現(xiàn)實發(fā)展情況始終保持密切聯(lián)系,能了解人民的愿望和需要,能向黨內(nèi)外工作出色的人學習。”這反映了黨的重大決策是通過調查研究來決定的。
成為全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延安時期調查研究以幾個基本的理論和實踐觀點在黨員干部中普遍形成和踐行為前提和基礎。
一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這是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政治報告中提出的歷史觀。只有如此,黨員領導干部才能真正理解人民大眾有著無窮的力量,才有甘當大眾的小學生的態(tài)度,調查的對象群眾才會講真話講實話,并把問題解決的思路和辦法真心實意地講出來。
二是調查研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實踐的統(tǒng)一。首先,共產(chǎn)黨人調查研究的重要特點,就在于其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在于階級分析的方法。只有如此,才能使調查研究真正發(fā)揮作用,才能洞察事件發(fā)展的規(guī)律。其次,科學的調查研究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的鎖鑰,沒有調查研究就不會了解馬克思主義。最后,調查研究是正確認識黨的歷史的重要方法。通過歷史,判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有沒有結合、結合得好不好。
三是“系統(tǒng)的周密的社會調查,是決定政策的基礎”。調查研究,是從問題出發(fā),了解對象,熟悉情況,制定出科學的政策。調查研究要有明確的目的,才能在詳細地占有資料的基礎上抓住要點,進行典型的“解剖麻雀”,抓住主要矛盾,發(fā)現(xiàn)事物固有的規(guī)律,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制定發(fā)展需要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