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標點符號某些用法中應注意的細節(jié)進行舉例說明,希望能對大家有些啟迪。
疊用、連用和套用
問號、嘆號有時疊用。例如:
(1)這么一來兩者還有什么區(qū)別??
(2)我們必須趕過去??!
雖然問號跟嘆號都可以疊用三個,但現(xiàn)在一般疊用兩個。
問號、嘆號有時連用。例如:
這些困難就能嚇住我們嗎?!
值得注意的是,問號、嘆號分別疊用(兩個),以及二者連用,都宜占一字位置。
引號套用時,一般采用“雙單相間”的形式。例如:
他說:“我聽見小李說:‘大雁排成“一”字飛了過來。’”
如果套用時被括號隔開,因結(jié)構(gòu)和層次一望而知,可不用改變。例如:
他說:“這件事(指此前發(fā)生的“誤撞”)已經(jīng)解決了。”
2011年版的《標點符號用法》指出:“必須套用括號時,宜采用不同的括號形式配合使用。”這透露出一個規(guī)則,引號套用時改動是為了避免結(jié)構(gòu)混淆。故此,雖有套用但被隔開后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清楚,不改動更好些。當然,有人予以改動,亦可。譬如,下面第一組的A、B及第二組的A、B、C、D都不算錯:
第一組
A.他說:“我會背《水調(diào)歌頭·游泳》(我最欣賞其中的“勝似閑庭信步”一句)。”
B.他說:“我會背《水調(diào)歌頭·游泳》(我最欣賞其中的‘勝似閑庭信步’一句)。”
第二組
A.(《涪江泛舟送韋班歸京(得山字)》)
B.〔《涪江泛舟送韋班歸京(得山字)》〕
C.[《涪江泛舟送韋班歸京(得山字)》]
D.(《涪江泛舟送韋班歸京〔得山字〕》)
第二組的不同寫法宜根據(jù)局部體例來選擇。
破折號與話語的中止、轉(zhuǎn)換、稍停和跳躍
破折號有時用來標示話語的中止、話題轉(zhuǎn)換、稍停和跳躍。
1.標示話語的中止。例如:
(1)“班長他犧——”小馬話沒說完就大哭起來。
(2)猛聽黛玉直聲叫道:“寶玉,寶玉,你好——”
(3)哦!您好,您是——
例(1)和例(2)都是說話人感情一時激動而喉頭哽住,引起語塞,話語便中止了。例(3)的話語中止表示詢問的語意。
2.標示話題的轉(zhuǎn)換。例如:
(1)“今天好熱啊!——你什么時候去上海?”張強對剛剛進門的小王說。
(2)“好香的干菜,——聽到了風聲了么?”趙七爺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對面說。
例(1)和例(2)中的破折號都標示話題的轉(zhuǎn)換。也就是說話時突然把話題改換到與原話題不相干的另外的事情上。
3.標示話語的稍停。例如:
(1)親愛的媽媽,您不知道我多愛您——還有你,我的孩子!
(2)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例(1)是在補充說明的話語前稍停。例(2)是因心情沉重而話語稍停。
4.標示話語的跳躍。例如:
(1)回了家,把事情講給媽媽聽。媽媽聽得又急又氣,最后與我一同笑了,笑完又罵我:“你這傻女,要你不要管閑事,惹禍上身,現(xiàn)在的人,你以為——以后不要再傻了。”
(2)好在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再沒有什么牽掛,太太家里又湊巧要換人,所以我就領(lǐng)她來。——我想,熟門熟路,比生手實在好得多……
例(1)說話人在“你以為”后本來想說“誰都像你一樣”,但為了表達上的委婉,話到嘴邊沒說出來,而直接說后面的“以后不要再傻了”。破折號標示出語意上出現(xiàn)的跳躍。例(2)說話人在“所以我就領(lǐng)她來”后本想說“她在魯家干過活兒……”,但為了表達上的簡潔省去了,直接說后面的“熟門熟路……”。破折號同樣標示出語意上的跳躍。有人把這種情況稱為語意上的“躍進”,但稱為“跳躍”更準確、清晰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