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讀書。
我們黨歷來重視讀書學習,把其作為領導干部加強黨性修養(yǎng)、堅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培養(yǎng)高尚情操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如何讀書學習上,老一輩革命家有著許多經(jīng)典的論述和獨特的訣竅。
毛澤東:擠和鉆
毛澤東終身酷愛讀書,他常對身邊工作人員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在他的推動下,1938年,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把學習作為黨員干部尤其是高級干部的一項任務,并號召來一個全黨的學習競賽。
1939年5月20日,毛澤東在延安在職干部教育動員大會上發(fā)表演講,深刻闡述了黨中央發(fā)起學習運動、加強干部教育的重大意義,并巧用木匠“釘釘子”“鉆木頭”的原理,生動形象地就如何讀書學習作了輔導。
當時許多干部一提起學習就直搖頭,經(jīng)常以工作忙、沒有時間為借口不愿讀書。對于這種現(xiàn)象,毛澤東說:“在忙的中間,想一個法子,叫做‘擠’,用‘擠’來對付忙。好比開會的時候,人多得很,就要擠進去,才得有座位。又好比木匠師傅釘一個釘子到木頭上,就可以掛衣裳了,這就是木匠向木頭一‘擠’,木頭讓了步,才成功的。”“在每天工作、吃飯、休息中間,擠出兩小時來學習,把工作向兩方面擠一擠,一個往上一個往下,一定可以擠出兩小時來學習的。”此外,還有許多干部反映“看不懂”,因而不愿讀書。毛澤東說:“看不懂也有一個辦法,叫做‘鉆’,如木匠鉆木頭一樣地‘鉆’進去??床欢臇|西我們不要怕,就用‘鉆’來對付。”“工作忙就要‘擠’,看不懂就要‘鉆’,用這兩個法子來對付它,學習是一定可以獲勝的。”
周恩來:精和專
1943年3月18日,周恩來在重慶紅巖整風學習時寫下《我的修養(yǎng)要則》以明心志。第一條就是讀書心得:“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第三條則是解決工學矛盾的方法:“習作合一,要注意時間、空間和條件,使之配合適當,要注意檢討和整理,要有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同年 7月,周恩來回到延安參加整風運動,經(jīng)過3個月的學習后,他對“修養(yǎng)要則”作出深化和補充,再次強調“必須從專而精入手”。這就是周恩來的“精”“專”讀書法,即讀書貴在精而不在博,不要不加選擇地什么書都讀;重在深度而不在廣度,針對某一領域或某一問題有重點地閱讀、思考、研究,不要浮在表面、不求甚解。
上世紀50年代末,毛澤東提出領導干部要學習政治經(jīng)濟學。周恩來積極響應號召,1960年2月19日至3月2日,他在廣東從化召集部分領導干部組成讀書小組,認真研讀蘇聯(lián)《政治經(jīng)濟學(教科書)》。3月2日,他在總結發(fā)言時,再次談到了讀書方法問題,強調“要分析這本書,對的要加以肯定、發(fā)展,錯的要加以否定、批判”。這里體現(xiàn)的是批判地學習和思考的精神,只有“精”和“專”了,才能既不盲從,也不全盤否定,做到對正確的東西加以吸收借鑒,對錯誤的東西加以否定揚棄。
劉少奇:思和寫
劉少奇不但自己以身作則帶頭讀書學習,還非常重視提高全黨同志的文化水平和理論水平。1948年12月14日、1950年9月10日,兼任馬列學院院長的劉少奇先后兩次對馬列學院學員講話,詳細闡述了他的讀書觀和治學方法。
劉少奇認為,讀書學習不僅要有刻苦的精神,還要有科學的方法,就是要做到“思”與“寫”并進。一方面,堅持獨立思考,防止陷入教條和本本之中。他指出:“讀了書,增加了一點理論知識,這只是有了運用理論的可能,而處理實際問題不是單靠書本所能解決的。”因此,“我們學習馬列主義,要學習它的立場、觀點、方法,不要把馬列主義變成教條。”“學習了馬列主義的思想方法,還必須對客觀材料和實際情況加以分析、整理,才能形成正確的思想。”1951年底,他在杭州休養(yǎng)期間,總是手捧范文瀾著的《中國通史》,一看就是幾個小時,而且邊看邊思考,還不時提筆書寫批注,閱讀到何處,只要有感想,就立刻寫下來。一個多月后,書上寫滿了批注,密密麻麻。另一方面,堅持動手寫文章,以寫作提高認識水平。他認為,“多寫文章也能幫助讀書”“寫文章也是掌握一種武器,要能夠提出問題,解釋清楚問題”。他還號召黨員干部“不會的要學會,已會的要練習寫比較復雜的文章”,“學習寫理論的文章,而且要注意寫現(xiàn)實性的文章”。
朱德:謙和恒
朱德認為,讀書學習首先要有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要虛心好學,不恥下問。他一直強調,干部要和戰(zhàn)士一起學習,學習中必須放下架子,抱虛心態(tài)度。1940年5月5日,在第一屆“干部學習節(jié)”上,朱德被推選為“模范學生”。6月6日,剛從前線回到延安不久的朱德出席了延安在職干部學習周年總結表彰大會,他在會上謙虛地說:“前方后方很多同志都說我是一個模范學生,老實講,怕算不上。”并勉勵大家:“要時時刻刻前進,要努力學習,少學一點便少懂一點,少懂一點做事情便怕要有漏洞。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便只有向前進步,只有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
朱德還認為,讀書學習貴在持之以恒。他經(jīng)常用一句老話“做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學不了”鞭策自己和勉勵周圍的同志。1939年朱德53歲壽辰時,夫人康克清在給他的賀信中曾寫道,“你見書便讀,學而不厭,總是前進著”。新中國成立以后,朱德年事漸高,但學習勁頭不減,每天始終堅持讀書學習2至3小時。
鄧小平:經(jīng)和實
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說:“我讀的書并不多,就是一條,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這句話往往讓人們誤以為鄧小平是個不怎么愛讀書的人,其實不然,鄧小平一生酷愛讀書,經(jīng)常手不釋卷??箲?zhàn)時期擔任過鄧小平秘書的劉復之回憶:“他好讀書,在艱苦的戰(zhàn)爭歲月,我?guī)状卧谛熊姵霭l(fā)前整理文件挑子,箱子里總裝幾本書。”1969年,鄧小平被下放到江西南昌監(jiān)管勞動期間,他把放在北京的一部分書運往江西,每天勞動之余就伏案讀書,有時一直讀到深夜。
“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是鄧小平關于讀書學習的一句名言。這句話生動反映了鄧小平讀書的兩大特點:一是注重學習馬列主義經(jīng)典著作,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二是注重著眼于解決現(xiàn)實問題讀書,學以致用。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特別強調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我國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中,號召全黨同志學經(jīng)濟學、學科學技術、學管理,“從實踐中學,從書本上學,從自己和人家的經(jīng)驗教訓中學”。
陳云:啃和研
陳云主張讀書要下苦功夫,要“啃”。他強調,讀書要與懶惰作斗爭,要一本一本啃原著。他說:“像我們這樣沒有什么底子,各種知識都很缺乏的人,要老老實實做小學生。要將現(xiàn)有的主要教科書一本一本地讀,既不是弛怠,也不用著急,一步一步來??梢悦總€星期讀三四十頁,每字每句都要讀懂,不懂的就要認真請教。”在延安時期,他抓緊一切時間系統(tǒng)閱讀馬恩列斯原著,結合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和自己的革命經(jīng)歷,從理論的高度進行深入思考和總結。短短幾年中,他留下了10多個厚厚的筆記本,有好幾千頁、上百萬字之多。沒有“啃”的精神,是不可能做到這些的。
陳云還注意采取研討式的讀書方法。延安時期,他在中組部組織了一個六人“學習小組”,還有幾位旁聽者,并由自己擔任組長,帶領大家認真研讀馬列經(jīng)典著作和毛澤東的《矛盾論》《實踐論》等著作。學習方法是,規(guī)定每周看幾十頁書,然后討論一次,研究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各種意見都可以爭論。這個學習小組從1938年到1942年堅持了近5年時間,取得了豐碩的學習成果,在延安頗有名氣。